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6-20
    •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 5(3):  0-0. 
      摘要 ( 98 )   PDF (1180KB) ( 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综合护理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张悦, 朱晓筱, 顾芬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 5(3):  187-190.  doi:10.19983/j.issn.2096-8493.2024047
      摘要 ( 359 )   HTML ( 21 )   PDF (1037KB) ( 13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笔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的现状和展望
      王琳, 张梓楠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 5(3):  191-196.  doi:10.19983/j.issn.2096-8493.2024056
      摘要 ( 542 )   HTML ( 29 )   PDF (997KB) ( 2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临床常见慢性病,社会经济负担重。肺康复是慢阻肺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肺康复目前缺少指南和规范,临床实践经验将为肺康复相关研究积累更多数据。作者对慢阻肺患者肺康复的重要性、研究中存在的困难,以及今后研究方向进行阐述,以期提高临床对慢阻肺患者肺康复的认识和重视。

      论著
      肺癌化疗患者住院期间体力活动水平和症状群的相关性分析
      谌欣欣, 刘国凤, 杨英姿, 胡亚晨, 金瑛, 李玉梅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 5(3):  197-206.  doi:10.19983/j.issn.2096-8493.2024048
      摘要 ( 255 )   HTML ( 11 )   PDF (746KB) ( 15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肺癌化疗患者的运动意愿及体力活动水平,并分析患者体力活动水平与症状群的相关性。方法: 2022年6—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修订版肺癌特异性症状模块对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的232例肺癌化疗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29份,有效回收率为98.71%。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的种类,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体力活动水平与症状群的关系。结果: 调查显示,肺癌化疗患者存在6个症状群,分别为:呼吸道症状群、睡眠相关症状群、心理症状群、消化道症状群、肺癌特异性症状群和恶病质症状群。中强度体力活动水平与心理症状群及恶病质症状群呈负相关(r=-0.153、-0.159,P值均<0.05);步行体力活动水平与呼吸道症状群、睡眠相关症状群、心理症状群及肺癌特异性症状群呈负相关(r=-0.257、-0.222、-0.284、-0.181, P值均<0.05);总体力活动水平与呼吸道症状群、睡眠相关症状群、心理症状群及恶病质症状群呈负相关(r=-0.252、-0.218、-0.304、-0.132, P值均<0.05)。结论: 肺癌化疗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与症状群呈负相关,体力活动水平高的患者其症状群负担较轻,建议根据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及症状负担进行个性化运动处方设计,健康教育和运动指导,提高患者体力活动水平,从而减轻症状负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负担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郑肖霞, 朱晓筱, 吴奕帆, 顾芬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 5(3):  207-211.  doi:10.19983/j.issn.2096-8493.2024034
      摘要 ( 210 )   HTML ( 12 )   PDF (681KB) ( 4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症状负担和生活质量现状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1日至12月1日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门诊就诊的116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及慢阻肺评估测试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慢阻肺患者症状中,气促症状的发生率(81.03%,94/116)、频繁程度(51.72%,60/116)、严重程度(41.38%,48/116)及困扰程度(39.66%,46/116)均居第1位。症状负担得分中,心理症状负担维度中位得分最高,为0.58(0.00,1.28)分;生活质量总分与总症状负担得分、生理症状负担得分、心理症状负担得分、总困扰指数均呈明显正相关(r=0.66、0.52、0.61、0.58,P值均<0.05)。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要关注慢阻肺患者的气促症状,症状负担越高,生活质量越差。医护人员应加强评估慢阻肺患者症状负担,尤其是心理症状负担,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慢阻肺患者症状负担,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肢体主动活动对肺癌患者术后肺栓塞发生的效果分析
      潘琼, 田娅媛, 童斐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 5(3):  212-218.  doi:10.19983/j.issn.2096-8493.2024061
      摘要 ( 183 )   HTML ( 5 )   PDF (711KB) ( 5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早期肢体主动活动对降低肺癌患者术后肺栓塞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入组标准选取2019年1—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87例肺癌手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2020年1—12月收治的194例肺癌手术治疗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早期肢体主动活动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日和第7日血小板指标[包括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和血液纤溶指标[包括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水平、术后第1日和7日内肺栓塞发生率,以及术后7d内、1个月、6个月、1年、3年期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日和第7日的MPV[分别为(7.29±0.51)fl和(7.22±0.82)fl]、PLT[(173.13±21.56)×109/L和(169.11±19.64)×109/L]、PAI-1[(6.61±0.80)AU/ml和(6.53±1.21)AU/ml]、tPA水平[(0.81±0.21)IU/ml和(0.82±0.11)IU/ml],以及术后第1日的D-二聚体水平[(0.31±0.11)mg/L]和第7日的肺栓塞发生率[2.58%(5/194)]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3±0.69)fl和(8.11±1.13)fl、(184.56±23.71)×109/L和(181.61±21.78)×109/L、(7.41±1.22)AU/ml和(7.32±1.11)AU/ml、(0.92±0.21)IU/ml和(0.91±0.41)IU/ml、(0.41±0.11)mg/L、9.63%(18/187)],而术后1年期和3年期的生存率[分别为85.57%(166/194)和63.40%(123/19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0.05%(131/187)和51.87%(97/1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294,P=0.043;t=15.011,P=0.039;t=20.415,P=0.048;t=19.669,P=0.046;t=18.214,P=0.028;t=19.015,P=0.032;t=17.141,P=0.033;t=18.011,P=0.039;t=15.326,P=0.049; χ2=8.195,P=0.019; χ2=5.148,P=0.031; χ2=7.047,P=0.007)。两组患者术后第1日无患者发生肺栓塞,7d内和1个月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肢体主动活动能降低肺癌患者术后肺栓塞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值得推广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群及其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邱巧静, 陶洋, 沈佳妮, 徐佳频, 朱丽红, 顾芬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 5(3):  219-224.  doi:10.19983/j.issn.2096-8493.2024067
      摘要 ( 198 )   HTML ( 8 )   PDF (700KB) ( 4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不同时期症状群的组成、症状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症状群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在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呼吸与危急症医学科住院的223例COPD患者,应用患者基本资料调查表、症状评定量表(memorial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MSAS)、COPD评估测试量表(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估患者在疾病加重住院第1天(T1)、出院前1天或当天(T2)和出院后1个月疾病稳定期(T3)、出院后3个月疾病稳定期(T4)的症状、呼吸困难、情绪等情况,应用统计描述、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症状进行分析,及评估症状群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T1至T4期间 COPD患者症状数分别为29(26,31)个、25(22,28)个、27(25,29)个、29(27,31)个。4个时间点有3个不同的症状群:呼吸系统-感知相关症状群、心理-感知相关症状群和胃肠道-感知相关症状群。T1至T4期间COPD患者CAT量表总分分别为(29.13±6.37)分、(20.31±6.47)分、(18.68±6.27)分、(20.31±6.47)分,不同时间点CAT量表总分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284,P<0.001)。3个症状群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除T4胃肠道-感知相关症状群与CAT总分没有相关性(r=0.009,P>0.05),其他均与CAT总分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COPD患者在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及稳定期经历不同的症状体验,症状群以3种形式出现,症状加重,对患者的困扰越严重,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也越大。

      一种防止痰液外溅装置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朱晓筱, 田娅媛, 王鹏飞, 黄佳莉, 顾芬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 5(3):  225-229.  doi:10.19983/j.issn.2096-8493.2024051
      摘要 ( 160 )   HTML ( 7 )   PDF (867KB) ( 3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一种防止痰液外溅装置对减少气管切开术患者痰液喷溅污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参照入组标准选择2023年4—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重症监护室准备行气管切开术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将病案号尾数为奇数者纳入观察组(佩戴新型防止痰液外溅装置),偶数者纳入对照组(佩戴既往自制简易塑料瓶防止痰液外溅装置),两组各27例。分析两组患者佩戴设备前后的痰液喷溅情况、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使用新型装置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将痰液喷溅到周围环境的情况,使用装置1个月后没有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而对照组在使用后有痰液沿杯壁流出的现象,使用装置1个月后有4例(14.8%)患者发生了肺部感染。对照组使用简易装置前后的的平均氧饱和度分别为(96.42±4.93)%和(97.01±3.40)%,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39.88±7.64)mmHg和(38.13±8.09)mmHg,与观察组使用新型装置前后的平均氧饱和度[(97.43±3.73)%和(98.33±1.40)%]和二氧化碳分压[(38.14±9.05)mmHg和(42.05±7.89)mmHg]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29,P=0.197;t=0.476,P=0.638;t=1.965,P=0.060;t=-1.284,P=0.212)。结论: 新型防止痰液外溅装置操作简单,佩戴后避免痰液喷溅的情况优于自制简易塑料瓶装置,有效防止肺部感染,且不影响患者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分压,安全性良好,可用于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术后脱机患者,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多学科分级协作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吞咽筛查及干预中的效果评价
      吴少珠, 於雪英, 罗媛容, 刘燕飞, 柯彩霞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 5(3):  230-235.  doi:10.19983/j.issn.2096-8493.20230122
      摘要 ( 149 )   HTML ( 6 )   PDF (1100KB) ( 5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多学科分级协作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吞咽筛查及干预的效果。方法: 成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吞咽项目多学科管理小组,制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吞咽功能筛查、干预流程,以及制定多学科分级协作管理流程、进食管理常规、培训方案和质量控制方案,开展培训并完成考核。于2022年5—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实施吞咽筛查及干预并持续质量控制。结果: 共筛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6例,其中,并发吞咽障碍43例,发生率为23.12%(43/186)。实施多学科分级协作管理后,患者吞咽筛查率为100.00%(186/186),吞咽障碍患者根据容积-黏度吞咽测试结果进行干预率为100.00%(43/43),营养吞咽专科护士会诊率为24.19%(45/186),营养医生会诊率为19.89%(37/186),吞咽康复治疗师会诊率为5.91%(11/186)。43例吞咽障碍患者干预后体质量[(61.21±10.99)kg]、血红蛋白[(132.44±11.27)g/L]、血清白蛋白[(37.63±3.51)g/L]、血清前白蛋白水平[(199.77±40.15)mg/L]均高于干预前[分别为(59.99±10.96)kg、(124.67±10.86)g/L、(35.01±2.82)g/L、(177.12±40.09)mg/L](t=-9.871、-8.634、-7.708、-11.703,P值均<0.001);干预后营养风险NRS 2002评分[(2.47±0.74)分]、显性误吸发生率[16.28%(7/43)]、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33%(1/43)]均低于干预前[分别为(3.53±0.91)分、89.74%(35/39)、35.90%(14/39)](t=10.488,χ2=44.177、0.245,P值均<0.001);干预后专科护理团队临床营养及吞咽理论得分[(86.43±3.80)分]、技能得分[(87.29±2.51)分]均高于干预前[分别为(76.00±6.04)分、(76.76±4.95)分](t=-10.890、-8.584,P值均<0.001)。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规进行吞咽功能筛查,及早识别并发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多学科分级协作管理,可降低患者的营养风险,提升患者进食的安全性,促进专科护理的精细化发展。

      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失败影响因素分析
      姜若溪, 钟达, 窦小洁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 5(3):  236-243.  doi:10.19983/j.issn.2096-8493.2024031
      摘要 ( 263 )   HTML ( 12 )   PDF (701KB) ( 7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成功治疗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从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20年1—12月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收治且完成1年随访的392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情况、居住情况、烟酒史、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因症就诊、是否定期体检、就诊延迟、诊断延迟、药物不良反应、是否规律用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及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392例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失败率为8.16%(32/3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存在药物不良反应(OR=3.109,95%CI:1.186~8.151)、就诊延迟(OR=2.028,95%CI:1.742~5.541)、诊断延迟(OR=3.231,95%CI:1.213~8.604)、结核分枝杆菌耐药(OR=8.478,95%CI:2.111~34.055)和不规律用药(OR=1.825,95%CI:1.185~2.810)均是初治菌阳患者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而定期健康检查(OR=0.568,95%CI:0.357~0.904)是初治菌阳患者治疗成功的保护因素。结论: 提高人群定期检查以尽早发现潜在患者、发现疑似肺结核症状应积极就医并及时进行诊断、开展耐药性检测自我管理意识、积极处理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并加强用药安全指导、引导患者改善自身生活习惯和用药依从性,均可提高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

      广州市海珠区老年人肺结核筛查结果分析
      蔡晓婷, 江坤洪, 何立乾, 邓虹, 王挺, 赖铿, 伍小英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 5(3):  244-248.  doi:10.19983/j.issn.2096-8493.2024075
      摘要 ( 218 )   HTML ( 13 )   PDF (680KB) ( 6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广州市海珠区老年人胸片筛查结果及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情况。方法: 2022年5—7月,从广州市海珠区9个片区抽取年龄≥65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肺结核症状筛查、胸片筛查及健康教育,并根据筛查结果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州市海珠区年龄≥65岁的老年人完成胸片筛查者共4435名,男女性别比为0.77∶1(男性1923名,女性2512名);年龄范围为65~102岁,平均年龄为(72.08±5.48)岁。近1个月内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291例,胸片结果异常者490例,胸片结果异常者中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58例,最终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6例,肺结核检出率为135.29/10万。3633名老年人结核病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78.29%(14222/18165),其中“肺结核是危害严重的慢性传染病”题目的知晓率最低,为56.79%(2063/3633)。结论: 对年龄≥65岁老年人开展结核病筛查,有助于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早期发现;应继续加强结核病宣传教育,提升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氧疗现状及护理研究进展
      张译丹, 顾芬, 李楠楠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 5(3):  249-253.  doi:10.19983/j.issn.2096-8493.2024064
      摘要 ( 369 )   HTML ( 26 )   PDF (686KB) ( 14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也是全球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给全球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往往会出现低氧血症,导致心肺功能受损。长期氧疗是延缓COPD患者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其开展的规范性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因此,本文从国内外COPD患者长期氧疗护理的实施现状、护理管理方案等进行综述和探讨,为今后更好地开展COPD患者长期氧疗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
      屈春瑾, 彭佳怡, 刘鈊逸, 肖冠琛, 顾芬, 李楠楠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 5(3):  254-259.  doi:10.19983/j.issn.2096-8493.2024063
      摘要 ( 1115 )   HTML ( 40 )   PDF (760KB) ( 21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加剧,慢阻肺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延续性护理作为一种慢病管理的有效模式,通过定期随访、个性化教育和自我管理支持,实现由医院到社区、家庭护理的过渡。因此,研究慢阻肺的延续性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国内外慢阻肺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发展现状、实施模式、干预研究等内容进行综述,旨在为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慢阻肺患者延续性护理提供参考。

      细胞焦亡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昌雨婷, 张欣然, 韩高华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 5(3):  260-266.  doi:10.19983/j.issn.2096-8493.2024082
      摘要 ( 164 )   HTML ( 5 )   PDF (722KB) ( 15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及病亡率的增加,如何延缓疾病的进展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成为现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转移是肿瘤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环节,并显著影响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因此,预测转移的发生并进行预防性治疗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者关注到,细胞焦亡是一种可同时在正常组织与肿瘤细胞中表达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并在不同的肿瘤类型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物学作用。本文概述了细胞焦亡的不同激活途径和应用价值,重点总结了细胞焦亡在非小细胞肺癌转移中发挥的双重作用,结合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认为细胞焦亡可能参与肿瘤的定向转移,以期为细胞焦亡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致呼吸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
      徐思芸, 陆霓虹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 5(3):  267-272.  doi:10.19983/j.issn.2096-8493.2024041
      摘要 ( 233 )   HTML ( 8 )   PDF (1578KB) ( 12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因为细胞因子风暴等原因导致急性炎症,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等临床症状,对呼吸系统造成潜在的长期影响。重症患者可能会发生肺间质纤维化,造成永久性肺损伤,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新型冠状病毒不断变异,至今已经演化出多种变异株,且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和致病性。笔者主要对COVID-19导致呼吸系统损伤的病理特征和机制、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人们对COVID-19导致呼吸系统损伤的认识。

      肺癌合并肺结核的诊断和临床治疗现状
      杨红杰, 齐菲, 张红梅, 吴洪波, 胡爱民, 张同梅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 5(3):  273-278.  doi:10.19983/j.issn.2096-8493.2024054
      摘要 ( 555 )   HTML ( 19 )   PDF (709KB) ( 20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癌和肺结核是严重危害全球健康的两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造成全球每年各约160万例死亡患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两种疾病均存在较高的发病率。已有流行病学研究证据表明,肺结核增加了肺癌的患病风险。 肺结核与肺癌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两病共存及相互影响给疾病的诊治带来困难,也给患者带来巨大负担。笔者对肺癌合并肺结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相关方面进行综述。

2020年6月创刊 双月刊
ISSN 2096-8493
CN 10-1695/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
    编辑:《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编
       辑委员会
    电话(传真):010-62257587
           010-62257257
    Email:jhyfbjbzz@163.com
    主编:唐神结
    编辑部主任:范永德
    出版:《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代理:《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部
    广告发布登记号:
       京东市监广登字20200014号
    发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BM3595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82-944
     定价:每期36元,全年216元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