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 2024, Vol. 5 ›› Issue (S): 30-34.doi: 10.19983/j.issn.2096-8493.20240354

• 论著 •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部影像学病灶延迟吸收相关因素分析

翟鹏勇, 张潇雅, 马文途, 苏凝, 赵素霞   

  1.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晋城 048006
  • 收稿日期:2024-11-15 出版日期:2024-12-20 发布日期:2025-01-10
  • 通信作者: 翟鹏勇,Email:zpyzpyzpya@163.com
  • 基金资助: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课题(2023XG095)

  • Received:2024-11-15 Online:2024-12-20 Published:2025-01-10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部影像学病灶延迟吸收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影像学显示渗出浸润影完全吸收超过4周或吸收50%超过2周者纳入延迟吸收组,在4周内完全吸收或2周内吸收超50%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并比较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全体患者延迟吸收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及延迟吸收组住院期间淋巴细胞谷值、核酸转阴时间、临床分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时,在中型患者组延迟吸收组患者住院期间淋巴细胞谷值显著低于对照组,重型病例组中延迟吸收组淋巴细胞谷值、合并慢性肺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危险因素有核酸转阴时间、淋巴细胞谷值、临床分型。结论: 延迟吸收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重型、危重型患者中多见;核酸转阴时间、淋巴细胞谷值、临床分型是该类肺炎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诊疗过程中及早抗病毒促进核酸转阴、预防病情进展为重或危重型、增强免疫力提升淋巴细胞可能改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预后,减少延迟吸收的发生。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延迟吸收, 因素分析, 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