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 2020, Vol. 1 ›› Issue (1): 45-48.doi: 10.3969/j.issn.2096-8493.2020.01.010
MAO Yi, WU Gui-hui(), CHEN Juan, CHEN Hong-de
摘要: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肺结核并发HIV感染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搜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重症监护病区住院且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42例肺结核并发HIV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的21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的21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予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下机械通气治疗[潮气量为6~8ml/kg,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为5~10cm H2O(1cm H2O=0.098kPa)],对照组予以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潮气量为10~12ml/kg,PEEP为0~4cm H2O)。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死亡率差异。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2h后,观察组氧合指数为(250.62±21.45)mm Hg(1mm Hg=0.133kPa),优于对照组的(218.23±18.6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6,P=0.028)。观察组平均通气时间为(4.92±1.1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74±2.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33)。观察组VILI发生率为4.8%(1/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27);观察组VAP发生率为9.5%(2/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31)。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改善肺结核并发HIV感染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效果,降低VILI及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等方面优于常规通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