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报告(2007—2008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7,228-290.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47-52. [3]中国防痨协会基础专业委员会.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2006:49-64. [4]钟球,尹建军,钱明,等.广东省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研究.中国防痨杂志, 2011, 33(7):393-399. [5]缪梓萍, 郑锦雷, 柳正卫, 等.复治肺结核耐药情与用药史关系研究.中国防痨杂志, 2008, 30 (11): 304-307. [6]管红云,杨应周,谭卫国,等.深圳市流动人口肺结核耐药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8):557-561. [7]谢艳光,房宏霞,闫兴录,等.黑龙江省耐多药与非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DOTS策略下远期治疗效果分析.中国防痨杂志, 2012, 34(2):73-78. [8]李仁忠,耿铖,张慧,等.地市级结核病定点医院耐多药肺结核诊断和治疗现状分析.中国防痨杂志, 2011, 33(2):82-86. [9]黎意芬,李佩竹,邓虹,等.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依从性调查及干预研究.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4(6):443-446. [10]周美兰,陈梓.王坚杰,等.武汉市耐多药肺结核防治项目患者发现和近期效果分析.中国防痨杂志, 2012, 34(5):299-303. [11]屠德华.迎接结核病控制的创新时代.中国防痨杂志, 2011, 32(2):121-122. [12]陈明亭,陈诚.耐多药结核病防治规划管理研究现状.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2, 1(1):70-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