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 “结核病科研及写作能力提升培训班”在京成功举办

          2025年9月14—17日,由《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主办,北京先声祥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结核病科研及写作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北京飞天大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线下+线上”的形式举办,线下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50余位专家及同道莅临会场,平台共计有8000余人参加线上学习。本次培训为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者,特别是基层防痨工作者提供了更为高效、专业、便捷的学习机会。

          培训班开幕式由《中国防痨杂志》编辑部主任李敬文副编审主持。《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副社长兼《中国防痨杂志》主编王黎霞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致开幕辞。王社长对参与本次培训班的线下及线上结防工作者表示热烈欢迎,也对各位授课讲师的精心准备和悉心付出表示诚挚的感谢,并对本次培训的整体情况和授课专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王社长讲到,随着《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的深入实施和“终止结核病战略”的持续推进,科学研究和防治实践总结已成为提升防控质量、优化防治策略的重要支撑。众多同仁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产生了总结提炼、发表科研文章的强烈愿望,为此,《中国防痨杂志》和《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提供了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不仅能够发挥众多编委团队的优势,也承担着培育作者的责任。本次培训班是期刊社的精品项目之一,相信通过本次培训可以帮助大家将实质性研究融入到日常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中,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设计和论文撰写能力,最终推动防治实践的优化和整体防治效果的评价。

          随后,北京先声祥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徐仁祥总经理代表支持单位对本次培训班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也对《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的信任和培训统筹表示了衷心感谢。他表示,先声祥瑞公司十分荣幸能够携手《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的专业平台,积极为科研工作者搭建高效学习、便捷的交流桥梁。此次培训班内容丰富,实操性强,从选题设计到成果发表建立了全流程支持体系,为我国结核病防控科研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既可以帮助大家夯实科研基础、拓展学术视野,也可以提升论文撰写与发表能力。他祝愿各位学员满载而归,产出更多科研成果,共同为我国结核病防控事业贡献力量。

          在授课环节,首先由王黎霞副社长主持。中国防痨协会首席科学家高磊教授从结核潜伏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意义、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设计及流行病学调查的质量管理等方面,以“结核潜伏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与质量管理”为题进行了讲授。高磊教授指出,由于不同人群的感染负担不同、感染后发病风险不同,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对结核病发病情况的估算与预测、现有感染人群的年发病率,以及重点人群的结核病发病预测等均有着重要意义,可为潜伏感染预防性治疗干预对象的确定及预防、诊断和治疗潜伏感染的新干预手段和工具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基础的研究数据,具有重要价值。随后,高磊教授还以“人工智能阅片技术在肺结核主动发现中的应用性评价”为题进行了授课,针对2035年终结结核病流行的战略要求、短期内疫苗研发无法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认为胸部X线摄影仍是肺结核筛查最常用的技术手段,尤其是当下出现的基于AI的人工智能影像阅片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影像科医生人力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是目前值得探索和推广的技术手段。

          接下来的主持工作由范永德主任担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成君研究员就“老年人结核病筛查效果分析”为题进行了授课。她从老年人筛查对终止结核病流行目标的作用、老年人筛查策略及相关定义、常见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数据使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参考资料的选择等五方面进行了讲授,指出老年结核病对整体疫情及筛查存在关键影响,是实现终止结核病流行目标的重点防控人群。她分析了强化老年人结核病防控对实现终止结核病流行目标的作用,以及老年结核病对整体疫情的影响;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国家规划、国家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和社区结核病筛查循证指南中的老年人相关筛查的推荐和工作要求,以及如何利用已有老年人结核筛查数据和基公卫项目/专题研究中的老年人筛查数据进行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

          随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慧研究员通过视频方式讲解了“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的评价研究”。张主任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定义及风险、预防性治疗的必要性及实施步骤、目标人群的选择和预防性治疗等基本知识入手,通过PICO框架讲述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挖掘研究问题,并详细介绍了基于PICO的研究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结合论文结构和文献查阅,以分析案例的方式展示了如何发现研究问题、如何对研究进行现状或问题特征描述、如何探索影响因素或原因、如何比较不同干预或管理措施的效果,以及如何评价实施过程、可接受性和可行性、经济学价值,为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的经济学价值的成果转化提供了更为科学、直观的借鉴方法。

          9月15日下午第一环节的主持工作由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李学政主任担任。对于如何从监测数据中发现患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控评价部主任刘小秋研究员对此以“结核患者发现研究(基于监测数据)”为题进行了授课。刘主任从结核病患者发现的重要性、研究目的、结核病监测数据来源对研究的意义,以及数据中各项指标的定义、如何保证数据的科学性进行了讲解,并结合不同系统平台的监测数据及案例分析对如何选择研究类型、如何对不同数据内容进行分析等确定研究的内容及设计,并对如何利用目前的两大患者发现系统探索相关研究主题进行了案例展示,为利用监测数据撰写结核病患者发现的学术论文提供了可行性。

          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李涛研究员以“肺结核漏报漏诊专项调查”为题进行了讲解。他密切结合科研论文的撰写结构及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从发现工作的缺口、研究目标与科学问题的形成方向入手,对如何确定研究目标和如何选择研究方法进行了具体讲解,还强调了论文讨论应紧密围绕研究亮点及有意义的结果数据进行探索性和拓展性的分析,以增强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接下来,湖南省胸科医院的郭婧玮老师主持了后续的课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业务部主任徐彩红研究员以“结核病经济负担调查研究示范与思路”为题进行了授课。她围绕《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总体目标、主要措施,以及结核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费用分类及定义、经济负担等相关政策和定义进行了详尽解读,并举例分析了在经济负担调查研究中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的各自优缺点,以及如何选取研究对象、如何解决开展费用研究时所出现的问题等。

          9月15日授课的最后环节,由《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办公室主任兼《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编辑部主任范永德编审分享了《论文撰写和投稿注意事项》。他从稿件处理流程、论著结果简介、写稿及投稿、稿件修改等4个方面及注意事项为作者提供了写作参考及对投稿流程的认识,为保证稿件质量和成功投稿提供了有力支持。

          9月16日的培训首先由承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马樱子主任主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阮云洲研究员进行授课。授课题目为“结核病防治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阮主任对卫生经济学的定义、作用、指标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案例充分讲解了卫生经济学的效果、效益、效用,归纳总结了2011—2019年规划期间的效果测算、直接效益估算、效用测算、间接效益估算、社会成本估算,同时指出了卫生经济学的不足,授课内容丰富,为此类文章的研究方向、撰写要点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随后,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中心的许琳研究员以“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主动筛查效果分析”为题介绍了开展密切接触者主动筛查的目的、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定义;并以案例为切入点,梳理了密切接触者可研究的方向,从研究方法、结果、结论各个方面充分讲解了每部分需要呈现的内容要点,同时搜集了多篇相关文献供各位与会者参考。

          接着,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郝美艳主任进行了会议的主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杜昕研究员围绕“利用前置软件提高患者发现的效果分析”进行授课。杜主任首先通过现场举手表决的方式了解了前置软件的受众面,介绍了前置软件的特点及作用、利用前置软件可开展的研究思路、前置软件在漏报调查分析中的作用,梳理了传染病报告由手工填报为主过渡到前置软件主动收集的过程,以及前置软件在结核病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基于此提出未来建立结核病主题数据库、在省统筹平台实现多方数据整合、与国家平台实现EDR数据交换的设想。

          提及退稿,很多作者表示惴惴不安。《中国防痨杂志》及《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编辑部副主任郭萌副编审带来“《中国防痨杂志》防控类论文常见退稿原因分析”的报告。郭主任通过多年丰富的编辑经验,结合工作中遇到的稿件问题,通过案例列举总结了大量稿件退稿的原因,从文章的创新性、研究设计、行文逻辑性、撰写规范性等方面深入解析了作者写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作者指明了方向,拓宽了思路。

          9月16日下午的课程由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李婕老师主持。结核病的治疗转归一直是业界长久以来关注的热点,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李玉红老师以“结核病患者治疗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为题进行视频的授课。李老师从相关概念、研究意义、治疗转归分析的方向、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设计进行介绍,结合案例手把手解析了结核病治疗转归类文章每个部分的写作要点,分享了自己多年的宝贵经验,通过李老师的报告,很多与会者表示学有所成。

          作为肺结核患者主要的首诊场所,综合医疗机构肺结核的早期发现对于实现“终止结核病流行”策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崔晓敬副主任医师以“综合医疗机构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提高患者发现的干预研究”为题进行了授课。崔主任从选题、人群、方法等多角度进行介绍,通过举例分析的方法,以点带面,结合自身经验与领悟,从临床的角度阐述了结核病诊断技术类文章的写作要点,以期为广大听者提供科研思路和选题方向。

          会议的最后一位讲者是《中国防痨杂志》编辑部主任李敬文副编审。李主任以“编辑视角下科技论文选题新颖性浅议——表象和本质”为题,以“讲故事”的形式为大家传授了如何提高投稿命中率的方法,强调作者要在投稿前进行充足的准备,认真阅读既往文献,鼓励作者多投稿件,同时表明所谓科学研究就是实事求是,创新并不是执着于新旧,而是要善于发现和创造更符合实际的方法。结合杂志近几年收录的一些典型文章,他建议在工作中要注意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从小问题入手,深入分析,挖掘亮点。同时表示《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编辑出版的《中国防痨杂志》和《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将继续履行“来源于科学,立足于学术,服务于社会”的办刊理念,携读者同行,伴作者成长。

          本次培训课程精彩纷呈,高屋建瓴,从患者发现、潜伏感染的监测和预防性治疗、患者费用负担的评估,较全面地展示了研究的新手段、新经验、新成果、拓展了视野,开阔了思路。会议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线下面对面,指导具体化,线上云交流,共享精品课,全体与会者积极交流,踊跃发表个人的思考、感悟和畅想。每节课后都安排了问答环节,线上线下学员踊跃提问,授课老师认真回答,形成良好的互动,现场答疑解惑。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全面提高了学科人才素质、学术水平,对于提升基层结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科研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发布日期: 2025-09-23    浏览: 31

2020年6月创刊 双月刊
ISSN 2096-8493
CN 10-1695/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
    编辑:《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编
       辑委员会
    电话(传真):010-62257587
           010-62257257
    Email:jhyfbjbzz@163.com
    主编:唐神结
    编辑部主任:范永德
    出版:《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代理:《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部
    广告发布登记号:
       京东市监广登字20200014号
    发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BM3595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82-944
     定价:每期36元,全年216元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官方微信